找到相关内容53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新中国建立初期巨赞“佛教改革”刍议

    已经成为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的陈铭枢曾经在《致毛主席论佛法书》中说:“说到僧制,唐宋以来在政治上,对于出家人的制度,很认真很郑重的加以处理。自被清朝雍正破坏这制度后,寺庙成为逃避...重者即为丛林制度,故对丛林制度应持尊重态度,循之以求完善,不可蔑视!”[45]这也是他的“教制革命”里面最核心的内容,并且一再强调的“是关于佛教的组织,尤其是僧制应须改善。”[46]“意见”与“纲要”...

    于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368673.html
  • 如瑞: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

    的特点,如法订立僧制——《大众共住公约》,以保证阖寺大众和合共住,如法修学。   鉴于以上学修内容及僧团管理方式,在“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”中,被定位为...

    如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1870281.html
  • 释敬定: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

    佛没有制订,而在他处却认为必要的,佛也认为是对的。这所以,佛教的僧制,不拘于印度的旧俗,而在中国、日本等,都演化为不尽相同的制度。  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生活习惯、细节,是应该适合于当地的风俗民情的,这以...

    释敬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470572.html
  • 李孝本:南北朝之佛教资料篇(2)

    僧制十八条」等,  皆为世所重。其门下道云自早禀教,奉其遗命,专弘律部,  有「疏九卷」,道晖略为七卷,惜乎皆失传。佛教传入中国  以来之弘法大匠,释道安为第一,而慧光可为其次。  (五)法上:姓刘,朝...

    李孝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270893.html
  • 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“复兴”内涵

    清高,未能作积极有益于社会事业的「山林佛教」,另外是作平常超荐亡魂法事的「死人佛教」。  与太虚同时代,亦矢志改革僧制,振兴僧伽教育的常惺(1896---1936)对当时提出:〈僧界救亡的一个新建议〉,...

    见晔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173050.html
  •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

    遂使中国佛教的僧制向国家管辖制和禅僧的丛林制度两方面演变。 这就使中国佛教的管理制度,表达为一种二元化的发展特征,一方面是佛教与国家之间的适应性认同,另一方面,则是个人性极为突出的功德互惠型认同。 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2373840.html
  • 北齐标异乡义戡惠石柱-中古佛教社会救济的个案研究

    慧光在北魏末年驻锡洛阳,担任国僧都,北齐时被召至邺都,任为国统。慧光在僧侣戒律方面有很多的贡献,迼四分律疏,删定羯磨戒本、僧制十八条等,造就不少弟子,影响很大(注30)。昙遵俗姓程,魏时曾仕为员外郎,...

    刘淑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374040.html
  • 佛学问答——惟贤长老答

    大师思想体系的形成是在比较动乱的年代,那么在现代的社会应如何发扬? 答:太虚大师在动乱的时期,能够坚持信仰,一是坚持佛教优良传统,二是能够适应时代,提出佛教的革新,不管在学术方面、思想方面、僧制方面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878881.html
  •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宗教

    僧统(或都教授)手中。除此之外,都司的下级僧官,如法律,以及寺院的职事僧如典座、直岁的任免也与上述任免程序基本相同。   都僧统(或都教授)握有教团内部的司法权。在教团内部,佛律和僧制,寺规对僧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479250.html
  •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

    制度化管理是在保护和建设寺院的前提下振兴佛教、宣扬佛教的重要保证与必要之举,此后,各省佛教组织和研修机构建立起来。以之,整顿僧制抵制“庙产兴学”引起的褫夺寺产风潮,以及来自日本真宗的不利影响,寺庙管理...

    王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0980926.html